最近有个事儿在朋友圈里传得沸沸扬扬的,就是有个小家伙,才6岁,竟然在游戏里充值了19万!这可不是一笔小数目啊,家长们都惊呆了。咱们今天就好好聊聊这个“虚荣游戏充值”的奇葩事儿。
故事的主人公叫小新,一个6岁的小男孩。有一天,他偷偷拿了他爸爸的手机,竟然在游戏里充值了19万!这可不是一笔小数目,相当于一个普通家庭几个月的生活费呢。小新的爸爸发现后,气得直跺脚,这可怎么办呢?
小新的爸爸觉得这事儿不能就这么算了,于是他决定把责任推给儿子,把小新告上了法庭,要求游戏公司退款。他说,是儿子偷偷拿了他的手机,自己也不知道怎么就充了这么多钱。
事情并没有像小新爸爸想象的那样简单。东莞市第二人民法院审理了这起案件,最终驳回了小新爸爸的诉讼请求。法院认为,小新爸爸作为监护人,没有尽到监护责任,对儿子的行为疏于管理,存在重大监护失职。
游戏公司也提出了自己的辩解。他们表示,根据后台数据,这个账号的实名认证是小新爸爸,消费用的是小新爸爸的手机和支付账户。而且,这个账号在游戏中的言论和行为,都符合成年男性的特征,不符合小孩的行为特征。
那么,这个案件背后有什么法律依据呢?根据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》第十九条,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,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、追认。也就是说,未成年人进行游戏充值,需要得到监护人的同意或者追认。
这个案件给我们敲响了警钟,家长们一定要加强对孩子的监护,防止类似事件的发生。以下是一些建议:
1. 加强教育:家长要教育孩子正确认识网络游戏,避免沉迷。
2. 设置权限:家长可以设置手机权限,限制孩子使用支付功能。
3. 关注孩子行为:家长要关注孩子的行为,及时发现异常情况。
4. 与孩子沟通:家长要与孩子保持良好的沟通,了解他们的想法和需求。
这个“虚荣游戏充值”的奇葩事儿,让我们看到了家长在监护责任上的缺失。希望家长们能够引以为戒,加强对孩子的监护,共同营造一个健康的网络环境。